close

  韓寒郭敬明“約架”大銀幕
  □唐可心 本報記者 常雄飛
  7月25日下午,郭敬明將率《小時代3》劇組來到成都宣傳,此前兩天,面對排片已經超過自己的《後會無期》,他三緘其口。整個暑期檔,郭敬明和韓寒,《小時代3》和《後會無期》呈現一種相互競爭又相互曖昧的狀態。在這種交織的狀態中,他們預估能一共創造12億元的高票房。
  兩部大相徑庭的粉絲電影
  《小時代3:刺金時代》的票房讓很多業內人士眼紅。一個作家糾集一幫在電影圈排不上號的美女帥哥,怎麼就能撬動數億元的票房?這不是玩笑,也不是神話,這是市場,是粉絲電影的市場。
  7月20日,記者在成都萬達影城(錦華店)感受了粉絲電影的特殊氣氛。下午4點,影廳內上座率達到8成,影迷都是90後或者00後,他們和影片里的主角一起哭一起笑,當柯震東、陳學冬、李賢宰、錦榮等男明星特寫出現的時候,全場都會發出各種嘖嘖贊嘆聲。影片結束後,幾乎沒有人退場,大家一直守著把片尾曲《時間煮雨》聽完才離去。
  《後會無期》上映之前只辦過一次小規模提前觀影,出席的大多是導演和業內人士。從評論內容看,《後會無期》的看點則基本集中在風格原創、黑色幽默、高冷文藝腔這三個方面,跟華麗、物質、柔性的《小時代3》形成鮮明對比。
  7月22日晚,韓寒在微博上宣佈9大購票軟件預售票啟動,在全國範圍內都出現了粉絲瘋狂搶票的情況。原來,《後會無期》也是粉絲電影,只是穿上了文藝外衣。陳柏霖、鐘漢良、馮紹峰三位男神不是所謂的“小鮮肉”,但擁有的粉絲量一點都不比《小時代3》中幾位男演員少。
  一次水火不容的捆綁營銷
  《小時代3》、《後會無期》在營銷中頻繁過招,也為大眾津津樂道。7月24日,《後會無期》上映。7月25日,郭敬明率領劇組亮相成都宣傳《小時代3》。7月26日,韓寒將抵達成都收復“失地”。兩個劇組總是呈現一種劍拔弩張的氣勢。
  《小時代3》因為有前兩部和小說的積累,在營銷上並不費力,只要延續熱度即可。但韓寒作為新導演,又拍了一部看似文藝的處女作,在商業上的風險比郭敬明要大得多,因此他更需要話題來為電影製造聲勢。那麼,還有什麼比“韓寒、郭敬明大戰暑期檔”更吸引眼球的話題呢?這其實就是一種捆綁營銷。
  當然,這麼高明的戰術並非韓寒的主意,而是發行方博納老總於東的堅持,他甚至在上海電影節上放話:“一開始他們說應該和《小時代3》同一天上,但是我覺得那樣的話,太欺負人了。”究竟為何不能同一天上映,其實道理很簡單,還是要避一避《小時代3》的鋒芒,畢竟它的吸金能力早已得到證明。
  誰也沒有想到,郭韓PK會從影壇一路比到樂壇。6月中旬開始,兩部電影的主題曲相繼推出,《小時代3》音樂包括:蔡依林的《萬花瞳》、蘇打綠的《微光》、周筆暢的《別忘了》、前亞洲天團EXO隊長吳亦凡的《時間煮雨》以及男主角陳學冬的《不再見》。所有的演唱者都有大批瘋狂粉絲。
  和《小時代3》強大的歌手陣容相比,《後會無期》則要簡單得多,上海音樂學院學生合唱的《東極島之歌》、鄧紫棋的《後會無期》,還有最重量級的樸樹回歸之作《平凡之路》。在《小時代3》上映前一天,韓寒在微博上放出樸樹的《平凡之路》,短短半天時間,就引發幾十萬的評論和轉發量,各大社交網站也都被刷屏了。
  雖然韓寒、郭敬明團隊都否認兩部電影是捆綁營銷,但這次過招的確是今年營銷圈的一大亮點。北京山海童蒙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嘉琦告訴記者,從營銷角度上來看,兩部影片的確各有各的規劃,而且檔期相差一周,原則上是沒有衝突的。只是將韓寒、郭敬明這兩個人放在一起比,更有市場熱度,所以會有一些要掐起來的感覺。這樣的情緒能夠超越電影本身,吸引更多人的關註,大家都火了才好賺錢。
  一堆劍走偏鋒的年輕導演
  郭敬明的《小時代3》票房已經突破4億元,韓寒的《後會無期》目標票房是7億元,加上之前上映並取得6億元票房的《分手大師》、1億元票房的《老男孩之猛龍過江》,今年暑期檔的幾部新導演作品在好萊塢大片的圍攻之下,依然殺出自己的一片天空。
  市場不再迷戀中國大導演。ume影城宣傳負責人李昆告訴記者,之前最有票房號召力的馮小剛、張藝謀以及他們愛用的明星逐漸和新崛起的年輕觀眾有了距離,一大批善於和年輕觀眾交流的新導演“冒”了出來。
  上個月,央視電影頻道舉辦的“2014中國電影新力量推介盛典”上,郭敬明、韓寒、陳思成、郭帆、李芳芳等11位80後導演帶著他們的10部電影集體亮相。他們的個性表達已經不再曲高和寡、咄咄逼人,主動傾聽觀眾的聲音,對市場的認識更到位,沒有過度的自我迷戀,成了這批青年導演最突出的特質。
  “我是以一個新人的身份站在這裡,《小時代》我收穫了很多鼓勵,來自觀眾;也有很多的批評,也來自觀眾。”郭敬明一直把“觀眾”兩個字掛在嘴邊。《同桌的你》導演郭帆的創作理念同樣觀眾至上:“自己要表達的意圖,必須包裝在輕盈的外表下傳遞給觀眾,不能填鴨式地灌輸給觀眾,電影創作永遠不能跟觀眾對立。”
  “每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理想和文化訴求。作為最主要觀影群體的同齡人,我們的成長是與觀眾的成長同步的,也是與中國電影市場的成長同步的。這種同步,不僅是年齡和閱歷的同步,更是關於世界的認知和探索的同步。因此,瞭解觀眾,是我們的優勢。”《老男孩之猛龍過江》導演肖央說。
  “我們是在拍電影,不是在拍馬屁”,這是韓寒的導演觀,他覺得,“我們並不是投觀眾的所好去拍攝,而是和觀眾在一起成長,大家一起感知這個時代的變化。”
  這批80後導演,他們對時尚生活的理解、熟悉程度也更強。更重要的是,他們迫切希望拍出大眾喜愛的東西,並樂於將自我表達像植入廣告一樣悄悄埋在影片中。
  (原標題:“江湖恩怨”成為共贏默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h02ahdzv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